□焦點7
黃金水道擁堵?
川江全年晝夜通行
質疑:近年來,三峽大壩船閘時常出現大批過壩船舶待閘的現象,不少人開始懷疑三峽工程對長江黃金水道的影響。
調查:三峽工程建設前,川江航道等級低、通航條件差,制約了長江航運的發展。重慶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航道內,有激流灘、淺灘、險灘139處,絞灘站24處,單行控制航段46處。
專家:三峽工程蓄水後,渠化了重慶以下航道,消除了壩址至重慶之間所有灘險、單行控制河段,川江全線實現全年晝夜通航。
□焦點8
河勢“巨變”?
崩岸多總體變化小
質疑:三峽工程運用後,因清水下洩,水流挾沙能力增大,長江中下游的河勢是否穩定,護岸工程的“崩岸”問題是否可控?
調查:專家指出,這個問題在三峽工程論證階段已經作出預測。由於近岸河床明顯衝深,護岸工程下部的岸坡變陡,故“崩岸”現象較蓄水前有所增多,但大部分發生在蓄水前的原崩岸段和險工段。由於護岸工程在1998年後不斷興建和加固,故三峽工程蓄水以來長江的中下游堤防未發生重大險情。
專家:實測資料表明,壩下游河道衝刷速度和範圍大於論證階段的預計,但河勢總體上尚未發生巨大變化。總的來說,論證階段的結論基本上是正確的。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