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劉維開。(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24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兩岸近年都在紀念對日抗戰勝利,外界認為美國援助甚多,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劉維開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其實抗戰初期中國靠蘇聯援助,軍援、金援等幫助都很大,蘇聯還派官方航空志願隊援華,現在武漢就有一個紀念碑是紀念當年協助抗日喪命的俄國飛行員。
劉維開是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國史館委員、國民黨黨史館副主任,專長中國近現代史、近代中國政治制度史、民國檔案與史料,也是最早閱讀和利用《蔣介石日記》進行研究的學者。他從對日抗戰期間各國對華的關係分析中國對外關係的演變。
劉維開表示,中華民國抗戰前,對外關係主要是日本,另外是中俄關係,因為日俄距離中國最近。中日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中俄是早期冷淡、後來慢慢加溫;西方國家方面,與歐洲國家關係較密,尤其與德國、意大利都有大量的顧問在中國,特別是軍事顧問;與英美法等國的關係處於平淡。
他指出,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包括美英法德等歐美國家與日本都有邦交,所以都不太幫中國忙,援助很有限;蘇聯當時要對付德國,擔心發生第二次日俄戰爭,研判日本若很快拿下中國,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俄國,所以俄國希望利用中國抵抗牽制日本,因此大力援華。
他說,當時俄國援華包括軍援、金援,飛機、彈藥、大砲等,幫助很大。外界只記得1941美國有陳納德率志願隊援華對日作戰,但那是非官方的志願隊,其實俄國協助抗戰時期,官方還派飛行隊到中國協助打仗;當年被日據的台灣松山機場就曾遭俄國飛行員轟炸過;武漢現在有一個紀念碑紀念當年協助抗日喪命的俄國飛行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