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提出,正定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在這一思路引導下,正定澱粉加工、肉製品加工、面粉加工等逐漸形成規模。截至l985年底,鄉辦企業、聯合體企業產值達到8850萬元,比1980年增長200%。同時,建築、勞務、運輸、餐飲、建材等領域也全面拓展,呈現出“五業”興旺的局面。
鄉鎮企業實行“一包三改”。“一包”就是包經濟指標翻番。“三改”就是改企業幹部委任制為選聘制,改工人固定錄用制為合同制,改固定工資制為浮動工資制,進一步激發了鄉鎮企業的活力。
——習近平同志認為,要解決正定人多地少的矛盾,必須向荒灘進軍。正定地處冀西三大沙荒(木道溝、老滋河、神道灘)所在地,沙荒面積大,長期無人耕種,改造潛力大。他提出,要發展好林業,利用好荒灘。縣裡研究制定了《關於放寬發展林業的決定》,在東裡雙公社開展試點,把河灘地經營權下放到戶,且30年不變。
種植有自主權,什麼賣錢種什麼,大大激發了農民改造河灘地的熱情。大家在沙灘裡打井,修壟溝,種果樹、花生、小雜糧,養豬漚肥,使沉睡了多年的荒灘空前熱鬧,冬閑變成了冬忙,經濟效益大增,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正定翻身記》,肯定正定所作的嘗試,讚揚正定經濟走出了死胡同,做到了利城富鄉:既為城市服務,又“掏城市腰包”,在服務中發展自己。正定人民按照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團結務實,改革奮進”的要求,向建設經濟強縣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一個地方的發展,如果沒有長遠的規劃,往往會導致建設的盲目性,甚至會出現嚴重失誤,留下永久的遺憾。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時,習近平同志牽頭制定了縣委工作大綱,要求大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好兩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起飛。1985年,立足國家發展的總體要求,縣裡又制定了《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正定經濟“三步走”發展目標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依托城市、開發智力、發展經濟、致富人民”的發展方針。正定這只古老的鳳凰,浴火涅槃,開始走向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