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昨日上午打開電腦,每個網站幾乎都出現一條新聞:“邵逸夫爵士今晨去世,終年107歲。”
這似乎算不上特別驟然而至的消息。一方面,自然律在那裡,就算是再多福長壽之人,百歲之後,也終將要面臨仙游之期;另一方面,早從幾年前開始,屢次有邵逸夫去世的小道消息,公眾對此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儘管邵逸夫早已是公眾所熟悉的名字,但大多數公眾對他的認識,大概從昨天才真正開始。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系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1977年獲英女王册封為爵士,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他生於清末,去時已是21世紀。對邵逸夫更深入的報道還會繼續,但令我稍稍驚詫的是:一些網站將邵逸夫逝世列入了娛樂新聞。
“邵逸夫逝世”是不是一條娛樂新聞?初看起來將其列入娛樂新聞也許並無不妥,因為邵逸夫不僅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而且叱咤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邵氏、無線兩個影視王國,培育了無數演藝人才。有評論甚至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邵氏電影和香港無線電視的節目”。但“娛樂化”解讀邵逸夫既流於淺表,也有意無意地遮蔽了他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