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只看重政策宣傳,而忽略實際行動
當然,蘇貞昌也未盡然完全忽視台灣乃至兩岸主流民意的呼聲,為此,上台之初,就大肆宣揚要給民進黨乃至兩岸換套新裝,致力於營造一種友好和諧的氛圍。不僅恢復所謂“中國事務部”,而且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此外,還召開了九場專門針對“中國政策”的擴大會議。從表面上看,民進黨大動作調整兩岸政策,似乎是要給島內和兩岸樹立起一種新的形象,展現要重獲民心、再度執政的決心;就實質而言,民進黨所謂的路線轉型,不僅像是在閉門造車,更像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時至今日,蘇貞昌所主導的所謂“對中政策”,並未出台獲黨內認同、使民眾支持、讓大陸信任的兩岸政策,由此看來,民進黨要走完所謂“最後一哩路”實為難上加難。如果說一位領導者信誓旦旦光說不做、抑或是口是心非,那麼他還能用怎樣的方式取信於民?如果說一位領導者再三漠視民意所向和大勢所趨的歷史潮流,那麼他還以何在政治生涯中立足和問世?如果一位領導者不能帶給其民眾和平的生存環境與充裕的生活條件,那麼他還有什麼資格占據和利用其權力資源來謀取個人利益?
不過,儘管如此,蘇貞昌仍然自我感覺良好,以為通過“放空炮”的手段就可以重振旗鼓,毫不誇張的說這顯然有些異想天開。從如下三個指標就可得以驗證:對於民進黨所謂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首先在其內部本身就眾口不一,存在諸多雜音,能否作為民進黨未來統一的兩岸政策走向依然還是未知數且具有很大變數;其次,在台灣島內,各方反應也十分被動和消極,似乎這一政策的面世並沒有獲得大多數民眾的好感;最後,大陸也在第一時間就民進黨的所謂“對中政策”總結報告進行表態,並予以否定。可見,民進黨在經過一陣“翻箱倒櫃”之後,仍未找到開啟民共交流的“金鑰匙”。所以,蘇貞昌這盤棋基本上注定了只會是“死棋”,能不能走活,還有待繼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