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奧朗德經改方案 還停留在19世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2 00:51:12


沃爾夫岡•明肖認為法國最大的醜聞不是總統騎著摩托去幽會情人,而是當總統開始做正事的時候,他的經濟政策竟然如此頑固不化,停滯不前。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記者 楊犇堯編譯報道)上周,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在愛麗舍宮召開聲勢浩大的新聞發佈會,承諾法國將減稅300億歐元,重振歐洲經濟體。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該報副主編沃爾夫岡•明肖(Wolfgang Münchau)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奧朗德在推出的經濟改革措施,一方面在向德國示好,另一方面也在得罪英國,但事實上法德兩國的經濟已經非常同步。無疑,奧朗德的改革將使法國喪失在歐盟實際領導框架內的話語權。文章編譯如下:

  “當生產商完成產品的最後一道工序時,他最急於立刻賣掉他;而購買商品的過程,是我們唯一可以擺脫被金錢控制的途徑,”這是18世紀的法國商人和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賽伊(Jean-Baptiste Say)說過的話,那個時候,法國人正在向外輸出產品,他們提倡降低徵稅,增加產品的輸出,這樣經濟自然能夠繁榮。

  而就在上周,另外一位法國人,現任總統奧朗德悍然宣稱:“供應實際也是在創造需求的過程”。挖掘法國政界的醜聞,並不是去看總統戴著摩托車帽,偷偷摸摸地溜上電影明星的公寓,真正的醜聞在於,兩百多年過去了,政府首腦的經濟思維仍還停留在19世紀上半葉。

  如果想瞭解金融危機和衍生的經濟衰退,賽伊的那套定律起不到任何作用,奧朗德信奉這樣一套過時的經濟學定律,會引致三個嚴重的後果:

  首先,當我們想憑藉供應經濟學解決總需求短缺,那結果在任何國家都不會有差別。一些結構性的改革,例如構建單一合同制,確實有助於年輕人就業,但現在的政府沒有推行這樣的政策,奧朗德的改革關注減稅和多方位的削減開支,因此不能指望他給法國帶來大的轉變,此外,奧朗德與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密特朗時期的經濟衰退和現在頗有幾分相似,他在1983年推動“強勢法郎經濟政策(Franc Fort policy)”,目的是讓法國同西德在一種半固定的非自由兌換的匯率制度中取得共存,他的決定是在對宏觀經濟進行通盤考後後做出的政治抉擇,而並不是供應經濟學這樣的巫術,或者稱它作理論的集合。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