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就業結構看,正從傳統“金字塔型”型結構向“准啞鈴型”現代就業結構轉變。過去幾十年間,我國就業結構主要是第一產業占絕大多數的“金字塔型”,現在已轉變為“准啞鈴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2011年首次超過一產就業比重;2012年,三次產業就業比重為33.6∶30.3∶36.1,可稱之為“准啞鈴型”)。2011年70個高收入國家的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在10%左右,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均超過60%。相比之下,我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仍然較高,第三產業就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預見,未來的變化必將是從“准啞鈴型”向“倒金字塔型”轉變的過程。
穩就業需要穩增長
——GDP增長1個百分點拉動就業提高到150萬人左右,現階段為了保就業仍需中高速的增長,但已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速度
記者:就業狀況首先取決於經濟增長。去年我國GDP增長7.7%,較前些年9%以上的增速下降了不少。在經濟增長減速的大背景下,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很多人關心,要保證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的目標,至少要保證怎樣的經濟增速?
信長星:從就業的角度看,需要繼續保持一種中高速的經濟增長。就業是一種派生需求,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增長。這些年,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是在增加的。過去GDP增長1個百分點拉動就業100萬人左右,後來逐步提高到130萬人,近幾年又進一步提高到150萬人。所以,現階段為了保就業,已經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的速度,情況變了。但是,為了保就業,仍然需要保持一種中高速的經濟增長,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實際上,中央在確定“十二五”以及年度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目標時,一個重要考量就是就業的需要,穩增長就是為了保就業,這是就業優先戰略最好的詮釋。
記者: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良性互動”,意味著要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中體現就業優先戰略,也需要在實踐中尋求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的“共振點”。您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實現兩者良性互動的新增長點主要在哪些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