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域自主創新發展的特點
改革開放成為推動區域自主創新的強大動力。改革為激發創新活力破除了體制桎梏,對外開放為區域自主創新提供了契機。沿海地區借助於改革紅利和開放效應,有效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從境外引進大量投資和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了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區域自主創新水平高的省份大都是“窗口地區”和利用外資規模較大的省份。可以說,改革與開放是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最直接的推手和最有力的手段,引進和利用外資對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撬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達省份成為區域自主創新的“領頭羊”。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與產業發展基礎和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一些經濟發展上的“領頭羊”也在區域自主創新方面占得先機,起著“領頭羊”作用。諸如江蘇、廣東、浙江、山東、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產業基礎,加上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有先行的體制機制優勢,有明確的創新思路和戰略,企業初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產學研結合的主導。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區域創新極的形成指日可待。
大型企業在區域自主創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型企業實力雄厚,創新的需求和欲望強,是區域自主創新的先頭部隊和中堅力量。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是最具技術創新力的兩大經濟區域。這兩大區域之所以創新水平高,主要是由於集結了一批特大型或旗艦型企業,這些企業規模大、實力強、研發投入和研發水平高。
區域自主創新發展不平衡現象明顯。我國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呈“東高西低”之勢,中西部省份的創新能力大都與東部沿海省份存在較大差距。2012年江蘇省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1200億元,而山西省只有132.3億元。從發明專利的區域分布看,2012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中,東部地區占比接近70%。
推動區域自主創新向縱深發展
我國區域自主創新正處在關鍵時期,盡快使經濟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道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抓住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
強化制度和文化建設。創新性制度設計和文化建設是區域自主創新的“兩大推手”。創新性制度是自主創新的基礎,創新性文化是自主創新的精神支撐。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矽穀創業精神的專家羅文把矽穀的特殊優勢概括為8條,其中第一條就是“有利的遊戲規則”,即制度和市場規則。只有加強制度建設,才能讓創新性制度為創新注入活力,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同時,應積極推動區域自主創新文化建設,塑造企業創新價值觀,營造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使創新內化為企業家和企業員工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