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的調查顯示,日本市民對於中韓的抗議感到“不甘”的有67.7%,認為“可以理解”的只有23.3%。對於安倍參拜之後美國發出的失望聲明,有59.2%的人表示感到不快。
右翼喉舌《產經》,更把安倍闖關參拜當成“壯舉”:“安倍主張,參拜英靈是表達尊崇理所當然,他能超越內外的壓力落實參拜,具有重大意義。”
日本國際問題專家小穀哲男在綜合雜誌“WEDGE”中指出“安倍這次參拜是早有策劃。他早有心理準備,參拜必會激怒中韓。”
安倍前年第二度上台執政之初多次公然表示“無法在第一次執政時參拜,感到極度痛恨”。小穀對此的解讀是,這就是安倍向支持他走入靖國神社的國民許下的一個“參拜承諾”。
其實,去年靖國神社舉行春秋(4月與10月)祭祀大典時,安倍就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獻上供品,表達他一直“惦記”著參拜,沒忘記諾言。
小穀認為,安倍能“強忍”不在神社的大祭日子去參拜,原因之一是他接受其執政團隊的奉勸,不輕舉妄動。此外,安倍之前能接受意見不去參拜,其實也可能是要對中韓進行“試探”。倘若中韓能“容忍”安倍只送供品的話,或許安倍會繼續強忍著不去參拜。結果,中韓還是表達了不滿。小穀說,安倍應該是認定即使不去也無法打破與中國和韓國之間的僵局,於是就乾脆去參拜了。
小穀指出,安倍其實在意美國的反應。他參拜前夕親自去了沖繩與地方首長討論普天間美軍基地的搬遷課題,就是希望“將功贖罪”,多少緩和美方的不快。不過,安倍最終去參拜顯示,在支持他參拜的國民和日美關係之間,他更重視前者。植入“領土教育” 教科書再引爆爭議
在歷史教科書方面,安倍政府日前也有新動作:日本教育部周二宣布修訂中學的“學習指導綱要”,把日本同中國和韓國分別存在領土爭議的釣魚島和竹島(韓國稱獨島)列為日本“固有領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