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周日上午是一年一度渣打馬拉松盛事;賽後不久,本土主義組織即舉行“廣東道驅蝗行動”,約一百名網民由尖沙咀鍾樓出發,沿著廣東道遊行。示威者手持港英政府時期的旗幟,表達不歡迎低質素的內地旅客來港,途經有內地人在外面排隊的名店時,就辱罵叫囂,一度引起混亂,導致部分店鋪要暫停營業。
類似的“驅蝗”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但以往多集中在上水等較偏遠地區,在主要商業區內沒有過規模如此大、組織化程度如此高的行動。我們有理由相信,“廣東道驅蝗行動”是本土主義者新一波反華浪潮的先兆。為了作出適當的應對,我們需要知己知彼,深入了解是次行動的背景和幕後策劃者。
挑釁仇視 製造混亂
從表面上看來,“廣東道驅蝗行動”主要透過“臉譜”傳播。在行動的活動專頁上,“反赤化.反殖民”被列為主辦單位。“反赤化.反殖民”是大概一個月前成立的“臉譜”組織,它的訴求有七條,分別是一、要求政府收回單程證審批權;二、要求政府正視雙非單非問題;三、拒絕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四、反對新移民來港不足七年,即可以申請社會福利;五、收緊自由行人數;六、取消一簽多行;和七、落實本地人優先政策。
“反赤化·反殖民”的這些訴求,政府事實上都非常重視,並已經有所行動。梁振英早於2012年當選特首以後,即推動“零雙非”政策,所有私立醫院停止接受雙非孕婦在2013年1月1日或以後的預約分娩,雙非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目從此大幅下降。“反赤化·反殖民”對政府回應市民的善意視而不見,可見又是一個為反而反的組織,和其他反對派一樣,無法取悅和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