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的記憶責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7 16:22:29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5日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草案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鄭州晚報刊載文章指出,一些大學生不知道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這在今天的中國,已是一種普遍現象。除了“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偶爾響起的防空警報聲,我們極少隆重紀念抗戰勝利,也沒有過全國性的遇難者公祭。作為二戰戰勝國,我們既不像歐洲戰勝國那樣每年隆重紀念二戰勝利,甚至都不像戰敗國日本那樣每年8月15日都搞紀念活動。

  歷史教材裡學習不到,現實生活裡感受不到,於是那段歷史,被很多人遺忘了。我們要求日本認真對待歷史,我們憤怒日本篡改歷史,自己卻已悄悄將之遺忘,這是多麼諷刺的事,也是多麼不應該的事。我們的抗戰紀念之所以如此尷尬,原因盡人皆知;然而,人回到過去干預歷史、改變歷史的“選擇歷史假想”,早就該拋棄了。認真對待抗戰歷史,讓抗戰研究“脫敏”,完整寫進歷史教材,告訴子孫後代。

  以立法形式確定抗戰勝利紀念日,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歷史追償。歷史不升級為文化,恥辱就容易被遺忘。國家級的紀念活動、影響深遠的史詩作品,以及內涵豐富的紀念場館等,所要完成的任務只有一個:建立強大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堤防,將抗戰歷史嵌入民族記憶,使其不再只是由一組數字構成的歷史填空題,升級成為民眾能夠真切感知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的文化記憶。

  “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以戰勝國的姿態隆重紀念抗戰勝利,以國家層面的公祭告慰慘遭殺戮的同胞,這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責任,也是一個民族的記憶責任。正如哲學家馬格利特在《記憶的倫理》中所指出,回顧人類歷史上的共同災難,不是我們“願意”記住什麼,而是我們“有道德責任”記住什麼。人類以什麼理由來記憶?人類以人性道德的理由記憶。我們應該記住的是那些“直接毀滅共同人性”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