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李嘉誠說過。對財新記者,他的這話又說了數次。在商言商,價高就賣,價低就買。如果有什麼是不賣的,在香港中環長江中心70層上,李嘉誠指著窗外腳下的座座高樓告訴財新記者:這個是不會賣的,那個是不會賣的,在香港的這幾百億收租物業,“永遠不會賣”!
買與賣都是商業判斷。至於長江實業與和黃集團兩家李氏旗下核心企業,李嘉誠承諾,絕不會改變註冊地。
李嘉誠這位香港驕子,也有今天。過往多年,李嘉誠一直以謙卑示人,但什麼時候,須得如此耐心自辯?
變遷
質疑與自辯之間,香港的一個時代過去了。現在,李嘉誠不再能輕易在香港人中激起曾經的共鳴。談起少年窮苦,香港人不再感同身受;講到人人都有機會,香港人不再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奢望。香港的社會流動性,在香港人自己的眼中,急劇下降。
香港從來重視商業強調個人努力,在競爭中出頭是主流價值觀,但近年社會情緒已出現由“崇商”轉向“仇商”的激流。一名出租車司機在車上對財新記者感慨,十幾年前大家提到李嘉誠,會伸出大拇指贊嘆“李超人”,現在就不同。基層民眾眼中,李家“壟斷”了香港人生活的周遭。從香港電燈、百佳超市、豐澤電器,再到房地產。香港人現今最喜歡用的詞是“地產霸權”,而他們生活在以李嘉誠為首的霸主陰影之下。
其實,李嘉誠掌握這些企業,以及他所代表的豪富階層在香港的控制力,已有數十年;“霸權”雲雲,所指的狀態遠不自今日始,只是今天民眾的觀感不同,心態有變。一位普通港人描述自己的草根逆襲:“我不得不去李嘉誠的百佳超市和豐澤電器買東西,但即使只花一塊錢我也要刷卡,讓他承擔點手續費。”
香港人有一股無明火。這股火苗,在一場香港自回歸以來歷時最久的工人罷工表達到極致。一年前,和黃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的碼頭外判工人罷工,抗議15年來工資有減無增。隨著工潮發展,罷工者移師到長江中心外,李嘉誠被指“奸商”,頭像被打扮成“青面獠牙”的魔鬼形象。工潮最終以工人接受加薪結束。
“儘管把我扮成魔鬼模樣,但看到那張照片我還是笑的。”與財新記者談到此節,李嘉誠呷了一口茶。樓上人再好的心態,面對樓下人真切的激憤,也需要耐心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