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嘉誠再接訪談香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6 10:27:34


 

  如此“超人”

  意識到香港難局的,並非只是政商界人士,香港“不得不求變”已成社會主流意識。問題是朝何處變?

  今年春節前,一部名為《遇上1941的女孩》的音樂劇在港頗受歡迎。故事講述大學生亞平面對2014年深感氣餒、迷惘,機緣巧合之下,他回到了1941年的香港,邂逅了飽受困難仍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亞彩以及身處戰亂卻自強不息的一群香港人。他的一生因此改變。

  回歸香港的基本價值觀,重溫自強不息人人都有機會的那個時代,是香港人的共同記憶,既在舞台激起共鳴,在街市引發回響,同樣也是那個時代最大受益者李嘉誠本人為香港未來所開出的藥方。

  “我也當過窮人,很明白天天要擔憂生活的感受,滋生民粹乃是人之常情,但社會的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的階段。”李嘉誠說,貧富差距擴大對任何政府來說,都是大困擾,但切忌“情緒政策化”。

  李嘉誠本人鼎力慈善,視李嘉誠基金會為大兒子李澤钜、小兒子李澤楷之外的第三個兒子,共享李家財勢,但他並不認同由政府主導的福利模式。他的主張,一是回到過去,回歸香港的自由市場立身之本,二是面向未來,前進到創新驅動的經濟與社會。

  採訪中,李嘉誠拿出一塊花花綠綠的電路板,左折幾下,右折幾下,變成一只燈泡。“改變世界,就如此燈般簡單。”

  “這是他的本周最愛。”周凱旋女士在旁說。這燈泡出自李嘉誠前不久投資的Nanoleaf技術,“這是一個納米LED燈泡,可以取代傳統燈泡和一般LED燈泡,是多倫多大學兩個年輕人的發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