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位全國政協委員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回答記者提問。(中評社 林艷攝) |
中央電視台、中國網絡電視台記者:請問劉佳義委員,我們注意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管理國家 到治理國家一字之差變化是什麼?政協的協商民主建設因此有哪些新變化?
劉佳義: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有水平。我努力回答,我盡量有質量的回答你。為什麼這麼說?政協的同志都感到,十八大以後都感到有一些苦 惱。協商民主,十八大報告講的很明確,是覆蓋全社會的。但是現實社會生活中大家總認為這是政協的事兒,這是比較普遍的認識。怎麼讓大家 認識到中央的所說的廣泛多層制度化的發展,原意是全社會都搞協商民主,當然政協是重要渠道,但其他各個部門,三中全會說的很清楚,國家 機關包括人大、政協,政協各黨派、基層組織、社會組織都要進行協商民主。怎麼認識就上不去呢?我想可能還是認識的高度,我們怎麼認識協 商民主,把協商民主簡單等同於政治協商,政協的一項職能,還是把它作為一個覆蓋全社會的大戰略,如果說我們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的高 度看待協商民主就可以把協商民主作為全社會的一項民主形式加以推開。
劉佳義:你剛才問到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如果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認識,就看成是我們國家的基本民主形式,也是中國特色的獨特優勢。從這個角 度來認識,可能能解決人們的認識問題。至於說到管理與治理的差別,一字之差但區別很大。核心內容是什麼?我們國家由管理到治理,更加突 出強調了人民的主體地位。管理是垂直的,從上而下,由政府管群眾。改革開放以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都是單位人,現在都是社會人 。很多社會人在這個體制外。怎麼樣呢?就要更加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讓群眾自我管理,形成一種社會的自治。
劉佳義:三中全會《決定》中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希望新聞界幫助宣傳。三中全會講到社會治理方式的時候提到一句話“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 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這是解釋我們治理和管理的區別。管理是強調政府的管理,我們更強調互動。第二句話“要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 、心理干預、矛盾調處等權利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利有保障”。
劉佳義:中央的提法很明確,管理到治理的變化是很大的區別,群眾自己管理自己和政府的管理相結合,這樣更多地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為了人民 ,來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政治體制改革,在現實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但是沒有上升到協商民主的角度。一個社區大家互相 都不認識,我們以後更多要靠協商民主,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自己解決、自己商量,社區的重大事情群眾一起商量。政府決策也是這樣,商量比 不商量好。這是一個基本道理,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體現。
劉佳義:問到全國政協在這方面有什麼新考慮。俞正聲主席已經在工作報告中進行了部署,我概括為“四個一”,今年協商民主要做的主要事情,一 是要組織實施好年度協商計劃,目前已經經過中共中央批准,今年要組織實施,列了一些題目,我們的協商是按照這個計劃進行的。二是制定好 協商民主的指導文件,過去沒有這個文件,今年制定這個協商民主文件,對協商民主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闡述和規範。三是建立一套協商民主 的制度體系,規範好協商主體、內容、形式、程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規範有序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體系。四是要搭建好協商平台,要 搭建好會議平台,要搭建委員間開展協商的平台,還要搭建網絡平台,改進委員的提案、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為委員履行職能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