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鈕則誠:殯葬的態度應輕死重生、厚養薄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4 00:33:56


銘傳大學宗教系教授鈕則誠。(中評社記者 楊犇堯)
  中評社奉化3月24日電(記者 楊犇堯)由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台灣章亞若教育基金會和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清明文化論壇”於22日在奉化舉行。銘傳大學宗教系教授鈕則誠在第二場以“傳統習俗的當代繼承”小組討論上發言,從“清明的”風俗談至“大智教化”的生命教育。

  鈕則誠指出,兩岸人民群眾每逢清明虔誠祭掃,孝心禮義無可厚非,但孝行禮儀大可淨化簡化。例如祭祀不一定要到現場,到現場不一定要燒紙錢;網上祭祖一樣表孝心,冥思致意亦不失禮數。尤其當環境保護已成迫在眉睫的全球議題,節日出行燒紙燃香,既有損天地自然,又愧對祖上先人。匡正之道唯有“保持孝心,淨化孝行;維繫禮義,革新禮儀”,讓清明佳節成為清風明月般的華人感恩節,而非烏煙瘴氣的全民受難日。

  但鈕則誠表示,萬丈高樓平地起,改革創新並非一蹴可幾、一步到位的。尤有甚者,一些涉及民族情感的活動,更難以說改就改,但也不能泥古守舊,完全不改。清明雖然假日較短,全家仍得盡可能小聚,以粗茶淡飯家庭聚會的形式緬懷先人故舊,一樣能夠將思親之情加以疏解。

  鈕則誠總結到,清明節氣不該是行禮如儀的繁文縟節,而應走向清風明月,期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為達此目的,需要的是潛移默化,亦即大智教化的生命教育。“清明”的風俗可以通過社會教育的實踐,達於自我教化的工夫,從而形成一股“清明的”風土民俗。

  最後,鈕則誠還在論壇上倡導殯葬應 “輕死重生、厚養薄葬”。他認為這是一種清風明月式的生命教育,亦即大智教化。鈕則誠認為,清明文化作為生死文化的一環,在此論壇上倡言“清明的”生死態度,令各人皆能以自身所蘊藏的大智慧了生脫死,人生方能真正達於“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

  (後方支援記者:魚莎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