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具體負責運作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一直受到“法律定位不清”的質疑。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管理中心屬於“事業單位”,但看其業務性質,又屬於金融機構,有專家就曾指出,強制吸收公眾存款,向外發放貸款,不是金融機構是什麼?以事業單位的名義從事金融機構的業務,卻不受金融行業的監管,直接導致管理中心出現“權大責小”的制度性弊端。
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性弊端,住房公積金貸款向來以手續繁雜、程序冗餘、申請門檻苛刻、管理費用高且政策變化隨意而著稱,嚴重損害存款人的積極性,甚至讓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大打折扣。事實上,近些年房價快速上漲,住房公積金的貸款額度卻幾乎原地踏步,民眾受惠已經很有限,此次《辦法》又旨在收緊貸款額度、提高申請門檻、壓縮剛需人群的公積金權益,讓人們不得不反思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設立到底是為了什麼?更直白的問題是,如果現有的公積金管理制度不能讓存款人普遍受惠,那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種種聲音在呼籲,住房公積金制度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不少專家早已提出,破除現有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住房銀行,才能把住房公積金的公益性與福利性更好地體現出來。從本質上講,公積金是職工與單位共同繳存的專項基金,其所有權完全歸職工個人所有,存款人(職工)理應在這筆龐大基金的支配權上擁有最大話語權,這無疑需要比現在更好的制度設計來實現。
(作者:謝木子 來源: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