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分普遍,中大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圖左)經多年研究,發現內窺鏡輔以藥物治療,有助治療頑固消化道出血,最新研究更發現血管介入可治療體積較大的胃潰瘍,患者手術後再出血的風險跌至百分之五。劉潤皇昨獲裘槎基金會頒發本年度“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據星島日報網報道,裘槎基金會昨舉行年度頒獎典禮,表揚七位來自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學者的卓越科研成就。獲“優秀醫學科研者獎”的劉潤皇指,治療胃出血的方法,已進化至內窺鏡手術,並在手術前後服食高劑量質子泵抑制劑,令血小板更易凝固,達到止血效果。
他在○六年開展另一項研究,探討內窺鏡加血管介入治療胃潰瘍持續出血的成效,透過導管從大腿伸進胃部主動脈再出血的位置,放置至少兩個圈,以堵塞有問題的血管。結果接受新療法的病人,胃部再出血的只有百分之四點四,胃潰瘍超過十五毫米的嚴重患者,出血風險更由兩成三,下降至百分之五;研究成果將於下月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
另一位來自中大的生物醫學學院的黃聿教授(圖右),昨亦獲頒授“優秀科研者獎”,其團隊在四年前開展研究,透過將胖鼠放到跑步機上鍛煉,揭示運動對肥胖和糖尿病動物發揮血管保護作用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