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講話,充分展現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發展勇挑重擔、敢於擔當的信心與決心。 |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美國《僑報》4月12日載文《如何解讀李克強的“亞洲主張”》,摘要如下:
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所做的演講中引人注目的提出三個“亞洲共同體”的概念,並再次強調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堅定意志以及和平解決南海爭端的主張。細細分析可發現,中國總理所提出的主張並無大大異於以往之處,儘管“亞洲共同體”的說法很有新意,其中強調亞洲各國安全責任的“責任共同體”罕見地涉及了安全議題。而有關南海的表述則再一次提供了把握中方南海戰略的孔洞。
李克強所提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都強調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對於“利益共同體”,李克強從戰略層面強調了亞洲各國互利合作的必要,但主要還是落在了經濟合作層面。而解讀“命運共同體”時,他直接強調了經濟融合的重要,並指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
在這之後中國總理才提出強調各國安全責任的“責任共同體”。他強調了各國和平發展的重要,並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闡述了中國的和平主張。
如果不是在博鰲亞洲論壇這一場合下,李克強恐怕不會為自己的“共同體”主張冠以“亞洲”的名頭。歷史上,中國地緣影響力雖達中亞,其核心影響力卻基本只限於東亞。所以,這個所謂的“亞洲共同體”並不基於地緣,只是一種以經濟合作和安全發展為主要內容的中國主張,只不過基於其發布的場合而限定了受眾範圍。而且從三個共同體的排序及內容看,李克強仍主要強調經濟合作,基於安全合作的倡議也以闡述中國和平主張為主,絕非某種勢力範圍內涵的排他性宣示。
只不過,“共同體”一詞仍強調了某種組織性,而任何組織都會有核心。中方以經濟合作為主要內容提出這一共同體概念,實際上是將自己作為亞洲經濟發展的一個發動機式的核心角色。
如果說地緣環境並不理想的中國無心也無力建立某種排他性安全架構,那麼擁有世界第二經濟總量的這個大國卻完全有實力強調自己在亞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這種強調也會得到其他國家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