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MH370搜尋是科技較量:中國表現不樂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09:53:37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十一所研究員章正宇表示:我國加入Inmarsat公司,作為股東,可能會定期採用相關信息,但是,我們不掌握核心設備和應用技術,信息權就不在我們手裡。他通過馬航事件的觀察告訴記者:“Inmarsat大部分還是掌控在西方大國手中。”

  作為衛星領域的專家,4月11日,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通過媒體做了更為直接的呼籲,他說,我國應加緊研究與國外海事衛星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通過自己的通信衛星獲取飛機飛行時的信息,讓我們在搜尋工作中掌握更多資料、占據更多主動。

  中國科技還缺乏好的心臟和神經系統

  “我們要把技術提高工作重點延伸到心臟和神經。”章正宇打了個比方,好的發動機用別人的話,那麼心臟就在人家那兒,如果雷達聲呐等感知外界信息的高端探測設備也是別人的,那麼神經系統用的也是別人的,可是他國不會把最好的設備出口給你。

  這是“人有我無”。然而,觸痛國人自主創新神經的遠不止於此。

  先是中國的黑匣子搜尋儀發現的信號,被美國海軍的TPL-25拖曳式定位儀“證偽”,後有蛟龍號被澳大利亞投放的藍鰭金槍魚“擱淺”在岸邊。

  也不乏中國科技力量“自己打自己的臉”——馬航事件前期,中國科技界表現得躍躍欲試,一邊是中國遙感專家對外稱通過衛星看到南海三條油污帶,一邊是地球物理科學家監測到了南海的一次地震,便對外稱懷疑是飛機撞海底造成。然而,這些最終都被判定為“烏龍”的科技支持,均未給中國的搜救加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