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東風—31甲出現在建國60周年閱兵式上。 |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在鬱鬱葱葱的叢林裡,一支解放軍部隊正悄然行動,其中一輛覆蓋著偽裝網“蓄勢待發”的導彈發射車格外引人矚目。近日,《解放軍報》官方微博“軍報記者”公開了這張照片,眼尖的軍迷馬上認出那是中國最新式的東風—31甲洲際導彈在進行野外訓練。
東風—31甲華麗現身,引發熱評。香港《亞太防務》雜誌表示,被認為“保中國未來50年安全”的東風—31及其改進型東風—31甲洲際導彈集高精度、強突防能力和高機動性於一身,是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戰略之錘”。而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的中國核問題專家漢斯·M·克里斯滕森認為,解放軍二炮部隊測試和部署東風—31系列進攻型導彈,“都嚴重阻遏了美軍未來干預台海乃至亞太局勢的能力”。
形勢發展的需要
中國為什麼發展東風—31甲?分析人士認為是“形勢發展的需要”。
據悉,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研製使用液體燃料的東風遠程導彈,後來下馬,因為當時中國科研人員在火箭推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能成功研製性能更好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這為研發射程更遠的導彈打下基礎。80年代中期,東風—31洲際導彈項目上馬,由於研製時間長,當東風—31問世時,其部分性能已不能滿足作戰需求,同時該導彈相對於美俄同期部署的戰略導彈系統有較大差距。隨著中國在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技術上取得快速發展,對東風—31實施改進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甲導彈重約42噸,長度為13米,彈徑2.25米,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可在中國內陸發射,直接打到美國本土及歐洲全境,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該導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為三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東風—31甲採用慣性導航,加上中國自行研發的“北斗—2”導航系統提供複合制導,有較高的命中精度;東風—31甲的彈頭內可能還裝有一種特殊動力裝置,能使彈頭在進入大氣層之際進行變軌,躲避反導攔截彈的威脅。
2009年6月20日,中國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首次報道二炮導彈部隊的一些細節:在顯示為洲際導彈系統的操控台銀幕上,可清楚見到“有速誘餌”等字樣。據稱,誘餌技術可使彈頭在中斷飛行和再入大氣層時,可大量釋放攜帶的假彈頭,使防禦方難辨真假,使真彈頭迅速突防。境外學者推測,東風—31甲就配備了“有速誘餌”。報道稱,東風—31甲導彈的突防系統可在相當程度上應對美國反導系統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