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互稱同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然而,由於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倒灌,黨內稱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甚至異化。
據人民日報文章,在反“四風”的當下,這個問題引起關注。日前,廣東省紀委發出通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稱呼。稱謂為什麼“無小事”?象徵平等的“同志”之稱,如何戰勝江湖化的歪稱?現編發幾篇讀者的熱議,與大家一起關注思考。
守護傳統,不能斷檔
陳向陽
傳統文化中使用稱謂十分講究,不同身份、不同場合、不同情況,都有細致入微的區分。現代禮儀雖不必泥古,但也不好推翻重來。人們愛用敬稱,既反映兩者的社會關係,有時候也是一種禮儀。出於這種心態,對他人的稱呼就高不就低,就成了人之常情。
在我們的幹部隊伍裡,稱呼庸俗化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對領導的尊重,對上級的服從,直接在稱呼上體現出來,已成為一種風氣。不僅下級對上級喊同志“叫不出口”,就連上級對下級也時常難以啟齒。正因為不少同志對這個無所謂,彼此“心安理得”,生意場上的“老板”“老大”才被用到領導身上。
稱呼庸俗化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源於一些地方和單位的黨內生活民主氛圍不強,歸根到底是幹部隊伍作風不正使然。因此,整頓稱呼庸俗化,關鍵是持續加強作風建設,讓好傳統不斷檔。不但要規定“不能叫”,還要規定“叫了又怎樣”。對那些持庸俗稱呼不改的人,不能無動於衷甚至默許。唯有作風建設落細落小落實,稱呼庸俗化才有望得以根治。
領導堅定,才不為難
譚彥德
稱呼問題不是小事,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甚至強調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語言是潛在思想意識的外化,稱呼是思想作風和黨性修養的折射。稱“老板”反映的是黨內關係的市場化、同事關係的雇傭化,稱“老大”反映的是黨內關係的江湖化、上下級關係的人身依附化,稱“哥們”“兄弟”則往往自覺不自覺強化宗派意識甚至幫派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