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燕:俄羅斯從加入八國集團之日起就掛著“另類”的牌子。開始是七國集團撇開俄羅斯進行磋商,後來西方國家又不斷對普京政府施加政治壓力,批評其人權和民主狀況。每當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產生摩擦,就會出現將俄開除的聲音。當俄羅斯與英國關係緊張時,英國也會呼籲停止俄八國集團身份。在烏克蘭危機出現後,西方國家又以抵制索契冬奧會、抵制在俄舉行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中止俄八國集團身份等方式向俄施壓。八國集團一直呈現出“7+1”格局。
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力的增強,俄羅斯逐漸擺脫解體後的虛弱,與八國集團中另外七國的關係更加難以定位。俄顯然不願在國家利益上再做更多讓步,也不會充當八國集團中的小夥計,美國等西方國家也顯然不會讓俄在八國集團中更有利可圖,除非俄在國內政策、外交政策甚至領土問題上作出有利於西方國家的變化。因此,俄與西方七國的關係緊張是難免的。
一句“愛來不來”顯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地緣利益遠比擁有八國集團成員國身份更重要
蓋琳:烏克蘭危機直接衝擊了俄羅斯與八國集團中歐盟成員國的關係。早在2009年的俄烏天然氣之爭中,俄羅斯經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中斷,包括法、英、德、意在內的至少17個歐洲國家的利益受到影響。俄烏“鬥氣”折射出俄羅斯與歐盟和西方關係有難以彌合的鴻溝。烏克蘭多年來努力申請加入歐盟,欲投入西方懷抱,歐盟則願意在最需援助的領域向烏提供技術及金融支持,以盡快實現烏的現代化進程,拉烏克蘭入盟。
約翰·洛:今年3月,七國集團決定不參加原定於今年6月在俄羅斯索契召開的八國集團峰會,計劃改在布魯塞爾舉行。這意味著八國集團目前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而且這個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現在無法確定七國集團以後能否在沒有俄羅斯參與的情況下繼續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類似八國集團的作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目前俄羅斯和西方社會的對抗處在非常危急的局勢。俄羅斯似乎只是“暫時”失去了八國集團成員國的身份,這種“暫時”也可能發展為“永遠”。
西方國家實際上不想因烏克蘭問題與俄羅斯發生武力衝突,俄羅斯同樣也希望通過外交努力解決烏克蘭問題。俄羅斯的目標是確保烏克蘭不加入歐盟或北約陣營,普京也意識到西方國家不願意花費太多精力和金錢來幫助烏克蘭解決經濟和政治問題,更不願長期為烏克蘭國內艱難的改革提供支持。西方國家最後可能不得不向俄羅斯妥協,因為它們必須承認,在俄羅斯自己的後院裡,它們沒有辦法和俄羅斯抗爭。
七國集團對俄羅斯的威脅和約束力非常微弱,俄羅斯可能根本不關心自己是否有“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名號。因為從其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出發,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地緣利益遠比擁有這樣一個國際影響力有限的集團成員國身份重要得多。
布魯斯·瓊斯:西方七國不參加索契峰會,就意味著俄羅斯被排除在八國集團之外了。即使烏克蘭危機平複,在普京任期內,七國集團也很難再次接受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