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稱,張勤耘把周靜招進報社,對周有知遇之恩。周靜被調查可能是因為其親屬成立廣告公司私下走賬。張勤耘作為領導亦受牽連,但是否參與其中尚不得而知。
對於張勤耘案發事由,湖北媒體圈內也是眾說紛紜。最常見的說法是與經營有關。這是他多年分管的領域,也被認為是最容易“出事”的領域。
“帶著成績說話的人”
楚天都市報創始人、第一任總編輯楊衛平,對張勤耘來說是繞不開的人物。
1990年,年僅20歲的張勤耘從湖北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專科)畢業後,因為在大學期間的影評作品在全國獲獎,他進入湖北日報社旗下的《楚天周末》擔任文化記者。
同事評價,他能寫一手好影評,是報社公認的才子。對電影的熱愛似乎一直伴隨著張勤耘,他的諸多頭銜中,至今還有一個“湖北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父親張國金回憶,張勤耘喜歡電影,跑文化口。一次,他去北京採訪八一電影廠廠長王曉棠。因為從來沒見過面,他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一連堅持了好多天,最後“堵”到了王曉棠。
王曉棠接受採訪後,發現這個小夥子對電影有研究,很欣賞他,還主動提出“你在北京採訪,如果要用車,我給你派車”。
張國金也是在那時候發現兒子溝通能力很強。因為非常熱愛電影,張勤耘開始頻頻與一些影視明星接觸,還曾經專訪過張國榮等明星。
張勤耘與楊衛平發生交集是在1996年。這一年,時任湖北日報社副社長的楊衛平向報社黨委提出,要創辦一份市民生活類報紙,改變武漢地區乃至湖北省沒有市民報紙的狀況。
《楚天周末》前員工王書(化名)回憶,楊衛平的提議得到報社認可。當時準備用《楚天周末》刊號。但《楚天周末》的刊號是周報,需要改成日報,要去北京跑刊號。
張勤耘因為經常去北京,溝通能力強,被楊衛平選中。事後,張勤耘也多次向外人講述,自己從來沒有那麼苦過,每天住旅館,吃盒飯。
1996年11月12日,《楚天都市報》創刊。為爭取來刊號作出重要貢獻的張勤耘深受楊衛平賞識。幾個月後,27歲的張勤耘成為楚天都市報廣告部主任。
成立之初,面對《長江日報》和《武漢晚報》的競爭,楊衛平帶著手下的那幫記者坐公共汽車,逛市場、菜場、商場,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掐”出鮮活的新聞來。
楚天都市報的創辦,趕上了全國都市報迅猛發展的大潮。每天早晨,這些帶著墨香的報紙送上街頭都被搶購一空。創刊當年,楚天都市報的日發行量就達18萬份。到2000年,發行量突破百萬大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