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有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在省級層面出台了整體部署就可以算作基本完成合併,但各個地方要在待遇支付、參保政策和經辦機構等方面做到完全並軌,還需要一個過程。
以雲南省為例《雲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出台之前,全省各地補貼政策多樣,標準差異較大。全省129個縣中,有126個縣(迪慶藏族自治州3個縣沒制定)制定了“多繳多補”激勵政策,但出現了9種補貼方式和標準,還有20個縣未制定對“長繳”的補貼政策。另外,基礎養老金保障水平偏低,正常調整機制沒有形成,雲南目前絕大部分參保人員,選擇了最低一檔的繳費標準,所享受的待遇相應也比較低。與此同時,基層隊伍建設仍有欠缺,經費保障與工作量不匹配等問題依然存在。
類似問題同樣存在於還未在省級層面出台合併實施意見的地區,上述專家表示,全國範圍內完成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合併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應該不會遲於2015年。
兩項制度合併完成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將僅剩機關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三大模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員齊傳鈞認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正在走向合併,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也有望啟動並軌改革,“大一統”養老保險制度藍圖已經日漸清晰。
事實上,國務院近日發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已經明確,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社保,此舉被輿論認為釋放出“養老金並軌”啟動的信號。
“當然,我們反對‘碎片化’制度,並不是說要用一個制度覆蓋所有人群,而是在堅持多層次多支柱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徹底消除因為地域、戶籍和職業差異而採取不同養老金制度的安排。對於那些存在繳費能力問題(非正規化就業)的人群,政府理應採取相應制度對他們加以覆蓋。”齊傳鈞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