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居住正義”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14:23:53


 
  居住正義建立在有足夠的建屋用地上。香港、新加坡這樣的海島城市的大部分建屋用地只能直接來源於填海造地。近30年來,香港填海造地明顯減少,從1985-1989年的6.97平方公里,1995-1999年的5.77平方公里,到2005-2009年銳減至0.84平方公里,2010年甚至只有0.01平方米公里。來自環境保護、海洋生物保育的反對聲音阻止了香港的填海造地。土地供應量的減少,直接影響到建屋數量的減少,這是香港樓價高漲的最根本原因。

  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以來,通過填海增加了140平方公里的土地,約為現在國土面積的20%;根據新加坡2013年發佈的計劃,到2030年將再填海造地52平方公里,使目前國土面積由714平方公里增加到766平方公里,可用於住房等建設用地的比例將達41%,即313平方公里。

  香港目前陸地面積達1108平方公里,看似比新加坡714平方公里多55.2 %,但實際用於住房等建設用地只佔總面積的11.8%,即131平方公里。新加坡國土面積比香港小,但可用於住房等建設的土地比香港多很多。這是新加坡比香港能夠更好的解決市民住房問題的關鍵。

  改變觀念,有所作為

  “居者有其屋”是華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要想改變,十分困難。不如順勢而行,向新加坡學習,加大填海造地規模,向佔地球面積70%的大海要土地資源,要居住面積,要GDP。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將生態資源逐漸轉化為經濟資源,造福於全體香港市民。當然,在填海造地的同時,注意環境生態保護,注意海洋生物保育,將破壞降低到最小。

  香港這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至今還有市民住在劏房、籠屋里,中產階級也買不起商品房,如果一昧奢談環保、海生保育,反對填海造地,那只能淪為地產霸權的幫兇。沒有居住正義,不可能有社會正義;沒有居住文明,不可能有環境和生態文明。

  滿足香港市民的居住正義,實現“居者有其屋”,這是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最大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