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現場(中評社 黃博寧攝) |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 黃博寧)昨日,國務院新聞辦邀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銀行監管一部主任肖遠企、銀行監管二部主任楊麗平、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就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舉措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金融如何支持小微企業、防止房地產泡沫、如何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進行了解讀,並答記者多樣而廣泛的提問。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在開場白中表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衣食父母,金融業服務於實體經濟不是政治口號,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融、相互依存、同舟共濟。
王兆星表示,中國經濟也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經濟也存在著下行壓力。在這個環境下,金融業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是加強和改進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二是防範金融系統性危機。
王兆星表示,在5月30日李克強總理宣佈要中國要堅定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金融業要通過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經濟增長以及就業,落實已經出台的支持實體經濟的措施,簡政放權激活市場和微觀主體的活力,使中國經濟能夠克服金融危機影響,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王兆星表示,金融業將在優化金融結構,在改善金融服務、尤其是對微小企業和“三農”的服務方面給予支持。同時也要進一步增加資金的供給來源,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在記者提出的“金融十條”在調整經濟結構方面的作用時,王兆星表示:
首先,在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方面,中央銀行在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也增強了金融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銀監會加強了結構的優化和調節,著力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各條血脈、各條渠道,“不僅要打通幹渠,而且還要打通支渠、毛渠”,使社會資金能夠順暢地流入企業。
第三,進一步擴大支持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的資金渠道。除傳統銀行信貸外,銀監會也對實體經濟提供了資金的補充支持。
有記者問,銀監會將如何支持化解產能過剩、經濟結構調整?王兆星表示,要支持實體經濟,也要防範風險。當前處於經濟下行、結構調整,去產能、去杠杆時期,金融風險會有所暴露、有所上升。把握平衡和協調支持實體經濟和維護金融安全是監管當局面臨的不小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