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直屬法國政府的專門術語和新詞審定委員會成立,目的是配合法蘭西學院加快專門術語、新詞的推出和普及速度。按照這項規定,只有滿足以下4個條件,才允許引進外來詞:現存法語詞匯無法表達某個外語詞匯的詞義;無法創造出合適的法語替代詞;雖創造出替代詞卻過於冗長不便使用;儘管是引進詞,但發音和書寫合乎法語規範。
然而,人們對法國政府的政策看法不盡相同。有人認為,語言不應受到政策的控制。但無論反對者還是贊成者,大家都有一點共識,即語言需要規範和發展,否則沒有未來。法國政府也強調,其語言政策是為了幫助法語生存下去。
外交學院英語系教授武波認為,一些國家出台措施保護本國語言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出於民族的文化情感。二是外部相對強勢文化和語言的衝擊,威脅到一國語言文化的獨特性。
面對幾近泛濫的外來語,部分日本人面臨理解困難
6月12日,日本名古屋地方法院對一名72歲男子狀告日本放送協會在節目中過多使用外來語一案做出判決,對原告索賠請求不予支持。這名男子於去年提起訴訟,稱作為公共廣播電視機構的日本放送協會在節目中過多使用“日制外來語”,導致其理解困難,精神遭受痛苦,要求賠償141萬日元。他還表示,濫用不必要的外來語正在令日語面臨危機。
其實,大量使用外來語是日語的一大特色。曾經在中國大學從事日語教學的今泉先生告訴記者,直到公元4世紀日本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在系統簡化和整理漢字的基礎上,形成了日語的假名。明治維新後,日本又從歐美語系吸收了大量詞匯。
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日語外來語採用“拿來主義”的方式造詞,即“直接音譯,片假名簡化標注”。現在日語中的智能手機、便利店、個人電腦等詞都是這樣創造出來的。由於日語發音與英語差別較大,有時英美人士也對這些“日式英語”感到茫然,而沒有英語基礎的日本人特別是老年人,面對幾近泛濫的外來語,難免產生理解困難。
與其他語言相比,英語關於語言純潔性的爭論並不突出。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後,為了與統治階層保持一致,英格蘭民眾不得不學習一些法語。其結果是,當14世紀英格蘭重新由說英語的君主統治時,英語已經吸收了大量的法語詞匯,與“純正”的古式英語早已相去甚遠。
美國麥克莫瑞學院英語系教授、詞源學家艾倫·麥特卡夫告訴記者,英語中表示“語言(language)”和“純潔性(purity)”的兩個詞最早都是來自法語。由於英語已經借鑒了大量外來語,人們對外來語並不怎麼抵觸。正是由於“不純潔”,廣泛吸納外國語言的英語才如此豐富。
武波認為,英語的活力一方面與英美等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強勢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不斷吸收融合外來語有關。美國作為一個文化多元的國家,移民占很大比重,由於吸收了眾多外來語,英語才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