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2012年10月,年僅15歲的塔盧拉•威爾遜(Tallulah Wilson)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極具天賦的芭蕾舞演員已經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臨床抑鬱症治療,但與此同時,她在網上扮演了一個吸食可卡因的虛幻角色,並開始在社交網絡微博客(Tumblr)上分享自殘圖片。
在塔盧拉的媽媽發現並注銷了她的帳號之後沒多久,這名少女就在倫敦聖•潘克拉斯火車站跳進火車鐵軌自殺了。
早在2002年,年僅17歲的蒂姆•派伯(Tim Piper)自殺而亡。在他與抑鬱症鬥爭未果之後,這名學生開始在網上搜索自殺方法的建議,之後便選擇在臥室上吊自殺。
使用社交網絡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其最主要的功能似乎是通過更多地參與社交活動來加強與朋友和親人的聯繫。然而,相關研究顯示,經常光顧臉譜網的年輕人更容易有自戀的反社會行為;研究還發現,學生對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與學習成績不良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如果你粗略地將12億臉書使用者和4億5千萬精神病患者聯繫在一起,你會發現什麼?這是一場全球流行的“網絡瘟疫”,並且近期內沒有絲毫減少的跡象。
網絡欺凌現象仍在增多
2012年,15歲的阿曼達•托德(Amanda Todd)在忍受了多年網絡欺凌之後選擇自殺。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各自的調查數據,網絡欺凌現象的數量多得讓人可怕,其增加的速度尤其讓人毛骨悚然。
今年早些時候,英國慈善機構“兒童熱線”發現網上欺凌現象不斷增多,2011至2012年所報道的網上欺凌案件數量僅有2410例,而在2012至2013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4507例。
為什麼一年之內增長了這麼多?似乎是因為這一年來,由於社交網絡的特權被濫用,其受害者被他人虐待。
在2005年這個標誌性的一年,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使用迎來了社交媒體的曙光,人們借助數字平台進行實時通信並從中獲益。人類開始擁抱陌生的技術,改變原來社交平台上的標準和規範。好像一夜之間,挑選合適的圖片作為頭像成了世界第一難題;另外一些人糾結用哪個標簽最能概括他們的推特風格。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有越來越多嚴峻的問題出現了,而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談論它們。今年標誌著世界第一個“交流日(Time to Talk Day)”產生,2月6日那一整天人們都被鼓勵針對精神健康問題討論,為終結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而展開對話。
儘管對於精神正常的人來說社交媒體可能是積極的所在,但這只是其中一種情況;在很多其他情況下,社交網絡並不是個好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