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面對中國從曾經的東方小木船逐漸變為遠洋巨輪這一現實,國際上的“預言帝”們心情很複雜。他們運用各種方式,尋找多種角度,鍥而不舍地專注“唱衰中國”三十年,根本停不下來。
最近,“預言帝”們又愈發活躍。今年年初,先是國際多家投行表示不看好中國經濟,接著又有海外機構預測“中國樓市和金融要出大問題”,還有什麼“硬著陸論”、“改革緩慢論”等故作高深的“經濟術語”。但是仔細辨別不難發現,他們的基調始終沒有背離唱衰中國這一“宗旨”。
但是事實又如何呢?“專業唱衰二十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早在1997年就斷言:“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就像一部科幻小說,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號體系。”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長期保持著GDP年增速10%的高增長。中國經濟穩健前行,在國際市場上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事實創造了驚艶世界的“中國奇跡”。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大多數國際知名機構都肯定並推崇中國的經濟增長。
2002年,又有兩名“磚家”代表——匹茲堡大學教授托馬斯·羅斯基和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萊斯特·瑟羅嚴肅表示:“未來中國經濟將面臨長期負增長。”但實際上,2003年之後,在投資和出口強有力的雙引擎拉動下,中國經濟步入了一輪高增長周期,2007年GDP甚至高達14.2%。到2013年,中國GDP總值已突破56萬億。隨著單槍匹馬的預言效果愈發微弱,西方世界各路人馬開始採取組團“唱衰中國”的作戰模式。
既然所謂的預言一次次與實際結果不符,那各路“預言帝”又為何仍舊一如既往、樂此不疲地唱衰中國經濟呢?還是要用事實說話。比如2004年,國際著名投行忽然集體唱衰中國A股市場,然後大把砸錢在A股抄底,成功套利三四倍。這些外資投行機構,常常通過發布研究報告,調低中國經濟的增速,來做空市場或是趁機入貨,賺得盆滿鉢滿。一邊是部分西方媒體借助專家學者的論調揮舞“唱衰中國”大旗,一邊卻是大量國際投資、大型跨國企業不斷湧向中國。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中嚴重受挫的歐美國家,更是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巨大市場和發展潛力。
現在,甚至連國際社會上的一些專家學者也對“唱衰中國”的論調看不下去了。美國經濟學家卡爾·溫伯格就曾說,唱衰中國的故事也許能讓書籍大賣,但不一定都是精確分析。
歸根到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變,這是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的根本原因。持續深入的全面改革,將給中國帶來無盡的發展紅利;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又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繼續擴大開放,“中國製造”不斷“走出去”,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也為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利好。
顯然,中國的發展步伐越來越穩健,倒是“唱衰中國”的“預言帝”們該看清形勢,早點歇歇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