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台灣研究會秘書長邵寶明(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西寧7月24日電(記者 林艷)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於7月21日至25日在青海西寧舉辦。天津市台灣研究會秘書長邵寶明就“一種框架”進行探討。邵寶明表示,“一中框架”理論產生於中共“十八大”工作報告,指明了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是大陸對台政策的發展延續。在“一中框架”理論引領下,兩岸關係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需要通過兩岸法律來共同確立、經由兩岸政治主張而得到維護。
邵寶明說,“一中框架”體現了大陸對台政策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切實考慮到了台灣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大陸的善意和誠意。兩岸應努力落實對“一中框架”的共同認知,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邵寶明說,國名是國家的名字,代表著國家;國號只是政府為國家所起的官方稱號,在特定時期內可以代表國家,但所代表的主要是政府。一個國名就只能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主權,在一國內部出現兩個以上對立的政府時,國際社會只會選擇其中一個政府作為國家的合法代表。
因此,在政治、法律和國度意義上,中國是我國唯一的國名。
邵寶明說,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會談期間,大陸方面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與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前提下進行討論。這代表當時大陸對兩岸關係現狀與走向的成熟思考。
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