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教授周志傑 |
中評社西寧7月24日電(記者 林艷)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青海省西寧市隆重閉幕,經過一天的激烈討論,昨天上午,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教授周志傑作為召集人對第三小組的討論內容作出以下總結。
第一,關於年底選舉方面,學者有以下觀點:一是應該拋棄從台北看南部形態的慣性思維。二是藍綠基本盤固定,兩黨現在還沒有去影響中間選民。三是南部民意受到電台影響極大,台灣缺乏成熟的媒體,也缺乏理性的選民。
第二,關於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方面,學者有以下觀點:一是台獨核心價值不容轉變,因此民進黨轉型難上加難。二是民進黨大陸政策應該朝著“大陸雖然不滿意,也勉強可以接受”的方向發展。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認為,蔡英文面臨的黨內“三座大山”,比民進黨對外兩岸政策轉型更加急迫。大陸應該努力爭取民進黨務實派。而蔡英文目前表現出的勇氣、氣度都不夠。三是台灣2016選舉是檢視大陸是不是台灣選舉正能量的體現,大陸應該支持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黨繼續執政。
第三,關於經貿議題方面,學者認為很多馬英九設定的兩岸經濟台灣議題都不錯,但在推動上、政策執行上都不到位。兩岸在中小企業、農業、產業方面的合作非常迫切。兩岸經濟整合是政治整合的基礎,而兩岸政治談判與經濟整合一樣,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第四,關於南海議題方面,學者指出,兩岸互信不夠、美國掣肘和功利主義的算計讓兩岸合作非常不穩定。中美台關係中,中美關係越不穩定,台灣想要“和中”、“親美”維持平衡,難度就越大。
第五,關於反服貿部份,大家普遍認同民進黨的背後操控。大陸學者認為,反服貿主要是反中。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認為,未來應特別關注“左派台獨路線”的崛起,這一群體結合世代正義、階級正義、社會結構等問題進行操作,學運也間接導致民進黨轉型的停滯。就公民運動,大陸還沒有找到有效對其進行影響的著力點。也有學者提出,台灣的學生運動不是單純的學生運動,兩岸議題是學生運動的導火線,網絡是串聯利器。還有人認為,學運反映了台灣民主成熟度的欠缺;反服貿帶來的警訊是台灣年輕世代“台灣人”的身份認同與民族主義、民主功利主義的捆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