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京津冀一體化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當年公布的《北京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此後歷時多年,從“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到“京津冀都市圈”終於升級到國家戰略層面的“京津冀一體化”,這一過程走了30多年。媒體報道稱,7月份京津冀一體化有關議題將提交高層。
新京報記者昨日從參與京津冀一體化規劃進程的相關人士處了解到,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分成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總體規劃,其由發改委制定,此外還有交通和環保領域的兩個專業規劃,三個規劃將同步出台。
記者獲悉,原本計劃於上月底出台的這三個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的最後階段,即將上報國務院,獲得批覆後公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告訴新京報記者,京津冀一體化的重點是交通問題,其主要關注如何通過交通一體化來促進城鎮化發展,並帶動GDP增長和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京津冀怎麼一體化,首先就要交通一體化。”他說,“比如發展高鐵、輕軌,打造一體化區域,為京津冀一體化創造便利交通條件。”
對於環保規劃而言,他表示,應該具有可實施性、可監督性的措施要求,如可以參照已經出台的“大氣十條”和即將出台的“水十條”,出台京津冀地區一體化的環境保護工作具體實施細則,此外,也要注意部分治污措施協同化,如在機動車污染問題上,京津冀地區在統一油品質量的基礎上,可統一限排、統一限行。
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長楊思遠亦表示,當務之急就是交通對接,“交通問題如果不解決,大城市病沒辦法解決。”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後,此次京津冀三大規劃上報國務院,在常紀文看來,京津冀一體化不單是一個區域發展的問題,還意味著將在國家發展中間成為新的增長極,如此大規模的規劃出台,勢必需要中央的統一協調,聽取各方面意見,常紀文說,“這是一大盤棋,不是各打各的小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