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20年,639億元治污經費的預算,仍未能讓昆明滇池擺脫重度污染的困擾。政府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的治污模式,是滇池水難清的根本原因。眼下,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撫仙湖、雲南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正受到同樣的治理模式困擾,面臨污染危險。
“現在滇池治理的加速度已接近污染發生的加速度,但歷史欠賬多,即使接近變好的拐點,水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雲南大學生態學教授段昌群說。他更擔心洱海和撫仙湖,它們的“治理速度還沒有跟上污染速度”。
“不能讓撫仙湖成為第二個滇池。”在今年初的雲南省兩會上,雲南省政協委員公開呼籲。今年5月,大理州環保局局長李繼顯也公開表示:洱海正處在一個臨界點和敏感期,稍不留意就會成為第二個滇池。
在人均水資源匱乏的雲南,這些高原湖泊是數千萬人口的水源地。2007年起,滇池已不再作為昆明人的飲用水源。而如何避免撫仙湖和洱海成為第二個滇池,需要重新審視政府的治理模式。
巨資治污
滇池治污經費高達639億,但多項治污工程效果被質疑
7月2日,昆明市西山區王家堆村,面積約40畝的滇池湖面上,漂著綠漆般的藍藻,一股腐臭味飄蕩在村莊上空。堤岸另一側的池塘裡,水葫蘆開著紫色的花,鋪滿水面。兩名正在清理湖面的村民說,這次藍藻暴發已有半個多月,是南風把藍藻從滇池外海刮到這裡———滇池北側靠近城區的位置。
“年年都這樣,天晴時特別臭。”對王家堆村67歲的楊秀珍來說,已習慣了這樣的滇池。她記得30多年前,滇池裡可以洗澡、抓魚,湖面上還開著星星點點的白色小花。僅僅一代人的時間,滇池已面目全非。
“現在滇池治理的加速度其實已接近污染發生的加速度”,雲南大學生態學教授段昌群說。環保部今年6月發布的《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滇池依舊屬於重度污染,全湖總體為中度富營養。而根據此前的數據,去年9月,滇池靠近城區的草海水域,屬於重度富營養。這意味著這部分水域內的氮、磷等污染物數量已有所下降。
去年9月25日,斥資80多億元的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完工,計劃每年從牛欄江引入6億噸水注入滇池。研究湖泊富營養化的無錫市水利局工程師朱喜認為,這可能是草海污染開始降低的原因。而草海只有10平方公里,占滇池水域的1/30。
“滇池歷史欠賬多,即使接近變好的拐點,水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只要條件允許,Ⅱ類水質都可能產生藍藻”,段昌群說。藍藻被稱為生態癌症,會讓水體裡的生物缺氧死亡。
滇池治污經費投入不少。據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滇池治理從1999年開始,預計到明年“十二五”規劃結束時,從中央到昆明市各級政府的治理資金共達639億元。其中420多億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另外100多億是“九五”到“十一五”之間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