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雲南洱海以經濟發展為前提治污 面臨污染危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3 09:41:37


 
  段昌群認為,2011年開始的滇池治污六大工程,治理思路正確。這六大工程包括:修建環湖截污和環湖路;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拆除湖濱帶的房屋、田地,修建5 .4萬畝濕地,恢復樹林和湖泊;整治35條水質為V類和劣V類的滇池入湖河道;清理滇池湖底富含污染物的淤泥;調水和節水。

  但一些環境工程師和生態學家認為,這些工程治理效果存疑。

  朱喜5月剛到滇池考察。他認為,環滇池截污工程今年年底完工後,昆明每日產出的生活污水應該能被完全處理,但污水處理廠按照國家一級標準排放中水(處理後的污水),雖然符合國家標準,因排放量過大,不會改善滇池水質,需要把排放標準提高到地表水環境五類才行。他說:“這得投入更多的錢,地方政府和國家很難繼續增加經費”。

  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曾廣權認為,滇池邊新建的濕地,都修成了濕地公園,強調景觀功能,並沒有真正恢復濕地的淨化功能。比如昆明官渡區五甲塘濕地公園裡,進入濕地的水要靠泵來抽,而不是自然流入濕地,這是“人工濕地”,不起作用的。而且和300平方公里的滇池水域相比,5萬畝的濕地,能起到的淨化作用不大。

  作為生態修復項目,昆明從2009年開始種植水葫蘆治污,卻遭到眾多批評。王家堆村民楊秀珍說,水葫蘆不及時打撈,爛在水裡比藍藻還臭。今年,滇池已不再種植水葫蘆。一名曾參與滇池水葫蘆生態修復研究的學者表示:國內外的研究的確顯示,水葫蘆種植面積不超過水域的1/3到1/2,的確能淨化水體,但政府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出於利益或政績,種植密度過大,反而污染水體。

  (來源:南方都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