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穩定向好”——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亮出了今年上半年北京經濟發展“成績單”。在房地產業“降溫”的同時,北京上半年完成了GDP7.2%的增長。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同比進一步出現下降。與此同時,北京財政收入對於房地產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降低。
“北京不會輕易出台新的房地產政策。”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北京不會輕易放鬆限購等措施,否則會削弱結構調整的動力,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
“限購令”推進經濟結構轉型
一周前,河北保定人劉曉(化名)從位於朝陽區石佛營的一家房產中介辭職。
“整整兩個月沒賣出一套房。”劉曉說,店裡近幾個月至少已有5個同事離職,多數都選擇了轉行。
28歲的劉曉經歷了北京房地產市場繁盛的時期。那時候石佛營東路一條並不寬的街兩邊,有著十幾家大大小小的房產中介,業績好的業務員一個月能賣出十幾套房。
不過,過於依賴房地產的地方經濟增長模式,幾年前起已被詬病。專家認為,房地產市場的急劇膨脹帶來地方政府的賣地熱情,令地方經濟增長滑入了一種依靠“土地財政”拉動的畸形模式。
2012年,北京市財政部門一名負責人曾坦言,北京的財政收入“如果談問題”,就是財政收入中來自房地產的稅收比重較高,此前基本能達到20%左右。而北京土地資源稀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財政主要依靠房地產收入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事實上,2010年起,北京市已主動採取了限房、限車等措施。同時,在經濟增長上開始專注於結構性調整。
其後,北京也經歷了轉型的“疼痛”——和全國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經濟的增長速度一度位居最後。對此,時任北京市市長的郭金龍曾表示,雖然看上去經濟增速慢了,但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變化,“經濟發展初步擺脫對房地產投資和汽車消費的過度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