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鐵路、核電站和飛機等大型工業產品領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提升。(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在鐵路、核電站和飛機等大型工業產品領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提升。這些大多是從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引進技術後實現“國產化”的產品。中國企業相比其它國家的競爭企業而言,在價格方面有的情況下被認為要低30%以上。從發達國家企業的角度來看,過去提供的技術造就了如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雖然有些諷刺,但正如所謂的“飛去來器效應”(指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一般,發達國家企業因此而來的困惑或許會越來越多。
《日本經濟新聞》7月29日載文《中國走向技術逆襲時代》,文章說,6月24日,中國南車與歐洲國家馬其頓簽署了出售6輛時速140公裡的高速列車的協議。協議金額被認為達到2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中國高速列車出口到歐洲尚屬首次。此前主要為機車和客車,但目前擴大到了高速列車領域。
中國南車海外訂單達22.3億美元
中國南車2013年的海外訂單額達到2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97億元)。為了擴大出口,計劃在東南亞和非洲建立子公司和生產基地。與此同時,中國正將下一個出口目標放在了最高時速在250公裡以上的高速鐵路車輛上。
世界銀行7月發布報告分析稱,“中國高鐵的建設成本僅為其它國家的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中國除了具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之外,還通過在國內的業務積累提高了技術水平。
吸收海外技術推進國產化、然後再反攻海外。這就是始於服裝和鞋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國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的方式。發達國家企業雖然可以憑技術實力進行對抗,但中國企業的價格競爭力則構成威脅。今後,競爭領域甚至將擴大至需要集結各種技術的大型項目。
核電站也尋求出口
在中國東部沿海的浙江省三門,在中國首座“第3代核電站”的建設現場,周末也有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頻繁出入。為了在2015年底開始供電,工程正在加快建設。中國將在三門等地引進總計4套美國西屋電氣(WH)開發的功率為110萬千瓦級的壓水反應堆“AP1000”。但是,中國並不會就此而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