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否成為斡旋加沙的和平使者
7月24日,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在卡塔爾會晤哈馬斯政治局主席馬沙勒;29日,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馬爾祖克又表示,巴勒斯坦人更信任俄羅斯,認為俄羅斯能成為理想的加沙衝突調停人。中國和俄羅斯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且均是既和以色列關係良好、又和哈馬斯“能談話”的大國,它們能否成為斡旋加沙和平的合適人選?
中國近年來在中東熱點問題上較前活躍,但平心而論,在這一地區,中國的歷史存在、現實利益和影響力都並不突出,中國特使的積極介入,有助于緩解該地區的緊張氣氛,增加國際社會對該地區人道災難的關注,但難以發揮決定性影響力。
相對而言,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更高,但也因此存在更多歷史“死結”,其調停很容易被懷疑帶有其它目的。哈馬斯之所以推崇俄羅斯的調停地位,說到底,是希望俄能成為其“漫天要價”的傳聲筒,且不說俄是否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即便願意,以色列和其背後的美國又能否聽得進去?更何況,MH17墜毀事件引發的外交危機,已令俄羅斯和普京焦頭爛額,自顧不暇,與西方間關係也跌至冷戰後低谷,敘利亞化武危機斡旋期間所攢下的聲望,如今恐已喪失殆盡。
由此可見,本輪加沙衝突暫難找到合適的調停人,長期停火的節點,恐怕只能等到其中一方自以為達到階段性目標,可以宣佈“凱旋”而無需過分擔心政治後果逆襲的一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