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海南漁民乘小艇前往停靠在港口的漁船。 |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盡管媒體濃墨重彩地報道中國與日俱增的軍事實力,及其正改變南海現狀的“切香腸”戰術,但我們鮮有機會走到幕後近距離了解北京正在實施的戰術和戰略。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7月30日載文《中國在南海的5萬秘密武器》,文章說,中國如今維護其海洋主張有多重戰略:不僅訴諸“小棒外交”,還奉行“釣魚竿外交”。
最有說服力的宣稱“主權”方式,莫過於一個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做些“尋常事”,如閑庭信步般地釣魚。從某種程度看,北京這種戰略乃“天才之道”。
每當中國漁船在有爭議的南海水域遇到糟糕天氣或菲越的巡邏船時,漁船上安裝的高科技衛星導航系統就能直接與中國海警取得聯系。截至去年年底,已有5萬多艘中國漁船裝備了本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海南——中國的南海門戶,船老大僅為此承擔不到10%的費用,其餘由政府埋單。
這點相當重要,因為中國漁民不僅能在政府支持下赴爭議水域捕魚,還能在遭遇麻煩時直接與北京聯系尋求幫助。事實上,目前中國擁有近70萬艘漁船,盡管很明顯不可能全都冒險奔赴爭議水域,但有理由相信近期會有更多漁船前往。
海南潭門的多名漁民說,當地政府正鼓勵他們進入爭議海域作業,政府提供的燃油補貼令其得以成行。這表明北京正日益加大對漁民的財政支持。這也令中國漁船——從個體小船到上市公司的商業拖網漁船,已置身於亞洲“熱點”之一的最前綫。
所有這些並不令人震驚。近年來,北京一直在運用各種非海軍和非軍事資產推動對爭議地區的聲索。上述報道之所以引人關注,是中國對捕撈業的公開支持已達到讓其代表政府宣稱主權的程度。北京的“釣魚竿外交”能否如願以償?或許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