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國民黨第19屆第2任中央常務委員(簡稱中常委)將改選。據台灣媒體報道,共計39人完成登記,將角逐32席票選中常委,現任中常委28人登記。
依據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選舉辦法規定,候選人需具第19屆中央委員身份,依規定向國民黨中央完成登記,並經選舉“監察委員”會資格審查通過。近年來,中常委選舉常伴隨賄選黑金,今年關聯選舉的邀宴傳聞仍不斷傳出。為此,自登記之日起,國民黨中央即表示,已成立應變小組,歡迎各界具名檢舉,以端正選風。
對國民黨改選中常委,台灣各界比較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落實黨內民主。至於具體候選人,誰為什麼參選,為什麼沒有參選以及最終勝負成敗,島內媒體已不像以前那樣進行各種猜想和推論。
國民黨中常委風光不再,無論如何已成為事實。
“千足金”變成“雞肋”
根據國民黨黨章規定,該黨中央委員由“全代會”選舉產生,中常委再從中央委員中產生。
在兩蔣及李登輝時代,中常會是國民黨權力核心,中常委自然是香餑餑。黨內各派系和要角無不競相爭食,當選中常委被視為黨內精英更上一層樓的表征。因此,中常委改選,不僅黨內關注,由此可能產生的權力結構變化也常常引發全台灣民眾和媒體的極大興趣。
去年,國民黨第19屆第1任中常委改選,身為中央委員的連勝文棄選,曾被台媒視為指標性事件。連勝文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一直被視為黨內中生代明星,目前也確定披戰袍參選台北市長。同年,連勝文以排名第三的實力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著意於今年年底“九合一”選舉的連勝文,卻無意爭取中常委身份,島內有評論指出,這顯示中常委作為一種政治資源,其含金量已經大打折扣。
現實似乎也露端倪。從近幾屆名單觀察,國民黨中常委的背景、學歷、代表性、政治分量都慢慢不如從前。一些黨內要角、政治明星等對“入常”失去興趣,選舉熱度也一年不如一年。台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鈕則勛表示,當年像千足金一樣分量十足的國民黨中常委,如今變成政治雞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