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 9日,美國國務卿克里率團抵達緬甸首都內比都,代表美方出席第21屆東盟地區論壇。2009年上任以來,奧巴馬政府一屆不落地參加了歷屆東盟地區論壇,與小布什政府時期三年兩次缺席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美國長期“忽視東南亞”的印象。在外界認為奧巴馬已經“跛腳”、餘下任期難有作為之際,克里此行引發了奧巴馬政府在東南亞將留下何種“遺產”的討論。
打開了與緬甸接觸的大門
今年是緬甸首次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作為東道主主持東盟系列會議。據美國國務院消息,克里在內比都的日程安排十分繁忙,雙邊和多邊活動不下10場。美國政府高官能在緬甸出席這些活動,這場景在2009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原因在於自1988年以來緊張的美緬關係。緬甸現政權1988年上台以來,美國以緬甸存在人權、民主問題以及大量輸出毒品等為由,長期對緬甸實行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對緬甸制裁不斷強化,制裁面從政府部門及官員擴大到私營公司。但美國對緬甸的制裁、孤立與高壓政策效果不彰,不僅未能實現在緬甸建立美式民主政權的目標,反而加重了緬甸民眾的苦難及對美國的怨恨情緒,美緬雙邊貿易也幾乎蕩然無存。另外,緬甸加入東盟後,只要美緬關係仍處於敵對狀態,美國與東盟就難言深化合作,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甚至建議東盟應考慮驅逐緬甸出盟。
2009年,奧巴馬政府重新評估美國對東南亞政策。時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披露,為提升與東盟的關係,奧巴馬亞洲政策團隊提出了六項新原則倡議,首當其衝的就是決定重新打開與緬甸直接外交接觸的大門,不再使美國與東盟關係成為美緬關係的質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