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心里現在還有個疙瘩,覺得我現在揚眉吐氣的機會沒有了”。
離職手續很複雜,辦了兩三個月。
離開單位那天晚上,科長叫了單位的朋友,在單位旁邊一家小餐館一起吃了個飯。吳軍說,那些四五十歲的人,對我的勇氣表示讚賞,他們那個年紀不能像我這樣說走就走了。
辭職後,吳軍到了目前就職的媒體。這家公司有六七十人,其中三四十個人都是吳軍來之後新入職的。朝十晚六,加班一陣一陣,跟公務員一樣沒加班費,“人員變動比公務員快多了,工作量更大一些,工作時間會更緊凑”。
新聞專業出身的吳軍沒有做內容,而是選擇做市場、做品牌。他所在的市場部原來有15個人,有學計算機的,有學生物的,有學體育、新聞、社工、海洋生物、播音主持的。
“做市場無外乎就是兩種,一種是做品牌推廣,比如草莓音樂節,我們給他們發點稿子,他們把我們的logo印在門票上面,這是比較傳統的做法。或者你有一個什麼活動,我們給你做個策劃案,有點像公關公司。”
“我不知道在這裡待多久,當時來的時候,就是想學點東西,現在還是有收獲的。”吳軍說。
回頭看,吳軍說,自己不後悔。
“雖然工資比以前高不了多少,但是我能看到預期,看到它在發展。雖然我沒想過未來自己一定要做什麼,但我知道自己不想幹什麼。公務員有自己的溝通和工作模式,跟外面還是很不一樣的。在裡面待久了,思維模式都會變成那樣,外面更市場化一些。”
吳軍說,自己也不一定回家,但沒有打算一直待在北京,只是不確定在北京待多久。
對未來,吳軍有個想法,去成都,開個青年旅舍。他說,他很喜歡成都,發展得還算好,生活比較舒適。
當問到打算怎麼實現這個想法,吳軍笑笑說:“開一個青年旅社還是要蠻多錢的,要一大塊地。我現在能力也還不夠,還不知道具體怎麼開一個旅舍,資金也沒有。我們幾個住在一起的朋友,大家都想去成都。如果去的話,我們就是集體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