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離世
辭世那天,她一直念叨著上海的蘇教授
最後3年,譚金華選擇獨自在望城小鎮的老房子裡度過。
老宅靠著內河邊,一把搖椅,她總在對著荷塘的屋內,安坐其上,默默打發歲月。
腿腫、心窩疼痛,臨終前的兩個月,譚金華被二兒子接回照顧,可最終沒能抵抗住歲月的召喚。病重時,兒媳們想給她買些東西,她總挑便宜的。
老人一生勤勞,不願拖累家人,也不願提及自己的傷心往事。
譚金華在益陽育有一子,後改嫁望城,譚勁鬆有六兄妹。
“蘇教授找到我們前,我們都不知道母親經歷的事。”譚勁鬆回憶,父親在分田到戶那年去世,母親靠著織布、做壽鞋、幫鄰里做飯養活一家老小。
70多歲時,譚金華還在長沙打過零工,幫人家做飯菜,卻始終沒有告訴家人。“每次都是我接她回來。”譚勁鬆說,這二十年來,母親一直跟著他生活,擇菜、偶爾搞點飯菜。
不在竹椅的時間裡,唐金華都在附近的院子轉悠,打點小牌,喝點小酒,抽著土煙,“都是便宜的煙酒,一天一包煙,能喝一斤多酒。”
平日裡,老人對過往沒有怨言,但每說到侵華戰爭,淚痕總布滿皺紋的臉頰。
“離世那天,老人很安詳,沒有痛苦。”譚勁鬆回憶,但老人一直念叨著能見一面上海的蘇教授,能有封來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