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2004年上映的電影《鄧小平1928》,你也是編劇之一,同樣是表現鄧小平這個人物,從《鄧小平1928》到現在這部《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有什麼變化?
黃亞洲:在那部電影裡,我寫的是24歲的鄧小平,寫到了他的黨中央秘書長身份的地下生活,寫到了他的初次婚姻,那時候著重描寫的是他的已經確立的人生志向,他品格中的堅毅與智慧。再多的,恐怕也沒有了。而這一部,除了繼續表達主人公上述的品性之外,更多的,則是表現他的對國家命運與人民生活狀態的思考,以及這種思考中的果敢實踐。他的這種行為改變了中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這是他彪炳中華民族青史的最為濃重的一筆。參與這段歷史的描寫過程,我當然更加心潮澎湃。
澎湃新聞:這部劇選取了鄧小平複出後的那8年作為背景,為什麼不再往後寫了?
黃亞洲:應該說,這8年,是鄧小平複出後撥亂反正的關鍵8年,國內政策、國際政策,他都作了極大的、極為有效地調整,國家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人們會在1984年的遊行隊伍中自發地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我想,這橫幅,不是簡單的一幅學生宿舍的床單,而是重新找回了自信心的中國人民的心聲。所以,電視劇在這裡打上結尾,是合適的。當然,歷史還在延續,還在很活潑地前進,以後的中國當代史,也會有銀幕與熒屏來蜂擁表現的。路總要一步一步走吧。
談爭議:不會胡編,也不要把電視劇當社論看
澎湃新聞:前兩集中說“粉碎四人幫”是遵循毛主席的遺志,是現在爭議比較大的一處,這樣的台詞一度被認為是“文學創作”,但也有人考證說這一細節是真實的。對這一段,你們當時是怎麼印證和處理的?
黃亞洲:肯定不會完全的胡編。我個人認為,這是劇中人說的台詞,劇中人這麼說一定是有他的道理,他一定得這麼說,這在歷史上是合理的,更不用說這只是一部文藝作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