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對戰犯的清算程度不同
德國在戰後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占領,這四國在占領區推行了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去壟斷化和民主化改革。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成立後,當年曾遭到納粹黨強行取締和迫害的政治對手(如基督教民主聯盟、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上台執政,繼續追查和審判納粹罪犯,推進德國去納粹化的進程(參見2014年7月16日本版文章《日本為什麼不能像德國一樣成為“正常國家”》)。這是德國戰後能徹底清理納粹歷史的政治基礎。更為關鍵的是,德國戰後出生的一代人因為沒有參加過戰爭,並且接受了正確的歷史教育,比上一代人做得更好。待到他們成為社會的主體並接管了政府之後,對納粹的批判和反思遂成社會主流,甚至通過立法得到制度化。
反觀日本。美國在戰後允許日本保留了天皇制,沒有追究頭號戰犯天皇的戰爭責任,也沒有對軍國主義進行徹底清理,還允許一批昔日的軍國主義分子掌管日本政府。這導致日本未能對二戰罪行進行徹底反省,還妨礙了對下一代進行正確的歷史教育。近年來,一批在戰後出生、缺乏正確歷史觀的政客接管了政府,其中有不少人還是著名軍國主義分子的後代(如現任首相安倍),他們的祖父輩曾是當年那場侵略戰爭的主導者或參與者。所以,他們不但不願認罪,反而一再掀起歷史翻案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內外部輿論對日本態度不乏縱容
國內外社會輿論對於兩國如何對待戰爭歷史的態度不同。日本右翼政客一再公開否認、歪曲或美化侵略戰爭,國際社會似乎並不真正關心,也不像中韓那樣擔心日本軍國主義卷土重來。不僅如此,根據汪舒明的分析,西方主流輿論還有明顯的袒護日本的傾向,在批評日本右翼歷史修正言論的同時,也一再報道安倍的“對話”表態,讓人覺得反而是中、韓兩國政府死抓著歷史問題不依不饒。日本國內除了少數民眾和團體抗議之外,大多也對右翼的怪論聽之任之,甚至擁護和支持。
可以想象一下,倘若德國政府高官公開否認種族大屠殺、美化納粹統治,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估計不僅國際社會(特別是掌控西方輿論喉舌的猶太人)不會答應,德國國內民眾也不會答應。1969年,德國總統呂布克因被曝光曾在納粹時期作為一家企業的工程師參與設計過集中營而受到輿論攻擊,不得不提前辭職。2007年,電視主持人和作家赫爾曼對納粹時期的家庭政策表示了贊許,儘管她在同一段話中明確批評和否定了納粹統治,但還是受到輿論批評,並被電視台解雇。德國社會對納粹的這種“零容忍”,是多年來通過教育和立法雙管齊下的結果。德國的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讓中學生全面了解納粹歷史,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公開贊同、否認或粉飾納粹罪行和納粹統治的言論,在德國是嚴重的違法行為,違反者可被處以5年以下監禁或罰金。這是日本所缺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