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14日在北京望京的某酒店會議室,30多名韓國投資企業的CEO們在聽著演講。這是中小企業振興工團準備的“派駐人員軍官學校”的上課時間。熱衷於對中國消費者心理研究的演講和討論接連不斷。參與演講的北京信又金鐘瑉社長稱,“中國的市場情況變化的快速,想要緊隨都很麻煩”,“ 以重新開始的心態在學習”。這些在中國經商5~10年的經驗派駐人員是怎麼看待中國未來的事業的呢?通過與他們的對話,得出了“在中國經商必須要牢記的七大關鍵”。
1.生活必需品有機會空間
就我國而言,像廚房用品、服裝類、家電類等日常用品領域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很多。當地CEO們稱,“如果質量和設計突出的話,差不多可以進攻中國市場”。有很多公司已經嶄露頭角,熱銷產品有最近在證券市場表現出“牛市”的福庫電壓鍋、減少主婦們為保管剩菜煩惱的樂扣樂扣密封盒、輕而易舉榨出新鮮果汁的惠人以及在餐飲業掀起熱潮的米斯特披薩等。KOTRA中國地區本部長鹹正午表示,“如果說這些是成功吸引韓國主婦們的產品的話,如今也有必要在中國一決勝負。”
2.滲入“信任”
需要深深植入“這個公司的產品很安全”的意識。這是通過逆向思維,來改變被“假冒”充斥的中國市場的現實。實際上,從韓國進口的農副產加工品有一種“這是從韓國進口的產品,可以信任並可以吃”的意識,隨著這一意識擴散,產品以高價售出。牛奶是典型性例子。隨著韓國牛奶在山東省青島港口的通關程序簡略化,已經銷售到上海,遠的地方都到四川省成都。如果具有保持新鮮的流通渠道,泡菜也可以成為熱銷商品。在中國經營飼料廠的Cofeed李政周社長強調說,“FTA反過來對我國農戶來說也可以是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