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牽動人心的中國高考改革終於“靴子落地”——被稱為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以來力度最大的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方案9月4日出台。在這項“大手術”中,引人關注的內容頗多,包括取消文理分科,推進外語科目兩次考,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計劃等。
美國《僑報》9月5日載文《中國高考“大手術”,期待更多“猛藥”》,文章說,曾經,在改革開放之初,恢復高考成為無數人命運的轉折:讓下鄉的青年放下鋤頭拿起書本,讓工廠的工人有機會成為大學生,讓“寒門出貴子”成為現實,更成就了不少“學霸”神話……30多年來,高考承載了幾代人有關青春的夢想與歷史的記憶。
然而,伴隨著這項“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大考,詬病與爭議亦從未停止,近幾年更是愈演愈烈,其間的奇葩怪相甚至成為全球性熱門話題。在唯分是從的壓力下,學生們放棄興趣,不考慮全面發展,一切為了應試,從而派生出“吊瓶班”的偏執,安徽毛坦廠中學的送考盛況,對狀元的過度熱捧,甚至於遼寧等地的特長生加分黑幕……種種弊端正使中國培養與選拔人才的機制走向畸形,仿佛我們在路上走的遠了,遺忘了為什麼而出發。長此以往,人才匱乏問題將影響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
而今,中國正迎來新一輪改革大潮,作為中國高層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高考改革方案的出爐可謂意義重大。它不僅僅破除“一考定終身”的弊病,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更是中國教育事業改革的又一個新起點。“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為整個教育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是從頂層設計維度來回歸教育教書育人的本真。高考改革只是第一步,未來,從高考到中考,從高等學府到中小學校,從考試方式到教育理念,改革將不斷推進。
對於這項凝聚著全社會期盼與當政者全部誠意與決心的改革方案,輿論反響積極。但是,任何方案都不會完美無瑕,任何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已有不少業內人士談到,此版改革方案還不夠徹底,不應只側重於考試方面的改革,還應在錄取制度上有實質性突破,打破現在的集中錄取,實行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才能把學生從應試教育中徹底解放出來,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