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12日電/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日前訪美,向美國政府與僑界宣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美國對兩岸關係近年來的發展亦表肯定,證明兩岸關係雖不等同於國際關係,但卻與國際社會密切連動。
不必堅持在APEC場合
在此同時,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以APEC主辦國特使身分,至台北遞交APEC經濟體經濟領袖會議邀請函,並由台“外交部”國際組織司長代表政府接受。此一過程,島內媒體頗多著墨,不乏捕風捉影,甚至質疑大陸刻意降低特使層級。然而,這卻也是張顯耀去職風波後,大陸對台部門“補破網”的善意表示。另方面,“總統府”至今尚未宣布參加APEC領袖代表的人選,是否意味馬英九仍不放棄親自出席,甚或揣測兩岸是否已進行“馬習會”相關議題的磋商,各方想像,沸沸揚揚。
台灣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蘇進強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指出,其實,大陸對“馬習會”的立場十分明確,亦即不排除馬習會,但不贊成在包括APEC在內的國際性場合會面,大陸對台智庫也頗多呼應,並提出在APEC之前於金馬或福建等地舉行馬習會的建議。
台方固可以馬英九參加APEC領袖會議,同時與主辦國領導人習近平會見,做為與大陸談判兩岸關係未來進展的籌碼,但此一重大的政治工程,涉及國際與國內政經、社會、文化等重大面相,若無妥善周密的配套規畫,而只為馬習兩人在國際場合握手相會,必然引起台灣內部的攻伐。
進一步言,馬習會當不能輕率而為。馬習會對兩岸自1949年延續至今的內戰狀態,將有實質和解、停戰宣示的政治意義,而大陸所堅持的“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兩岸同屬一中”是否能去除民眾恐懼被中共併吞的疑慮。換句話說,馬習會必須接台灣人民的“地氣”,才能順利舉行。就馬習兩人的身分而言,兩岸需秉持對等與尊重原則,並避免主權的爭議,馬英九勢必無法以“中華民國總統”與會,而只能以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名義與大陸地區領導人習近平握手言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