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21世紀被認為是太平洋世紀,而在亞太國家中,中國與印度、“龍”與“象”的潛力最受矚目。《華爾街日報》北京時間今天(9月15日)發表報道稱,在出口、資本開支和外資投資方面,現今的印度與2001年左右的中國相似,一方面,這說明印度在經歷了連續3年的經濟疲軟之後,仍然走在與中國類似的崛起道路上,另一方面,比中國落後13年也意味著印度可能已經錯失了一些中國曾享受的利好。
報道指,印度計劃在未來5年將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市場份額增加50%。總理莫迪在上個月紀念印度獨立日時表示,“印度製造”將售往全球。
莫迪還列出了印度興建子彈火車和“智能城市”的計劃,並建立更多的“經濟特區”,區內的企業將獲得稅務優惠,並可以減免繁複的行政審批。
莫迪似乎還向北部鄰邦學習到如何通過強力的政府指導和支持,推動某些產業的發展。印度的商務部長Nirmala Sitharaman上週表示,印度政府會保證給製造業者足夠的支持,讓“印度製造”成為全體印度人的驕傲。
但相比之下,中國在1978年就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而印度遲至1991年才開始經濟起飛,當時,一場外匯危機迫使印度放鬆對企業產出和進口的限制,以換取國際支持。
如果對比兩國經濟改革之後的路徑,會發現那是非常相似的,無論是出口、外資投資、在設備、基建和其他方便的開支,都以相似的方式增長。去年,印度的人均產出較中國在2000年時的水平略過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