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8日,超級台風“海燕”襲擊菲律賓中部地區,風暴過後,當地損失及傷亡慘重,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圖為日本派遣“伊勢”號直升機航母赴菲律賓救災。 |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中國和東盟6日簽署了災害管理合作諒解備忘錄。按照該備忘錄,中國將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加強東盟應對地區災害的能力。這些資金將用於支持《東盟災害管理與應急反應協議》工作項目、東盟人道主義援助協調中心和東盟秘書處加強災害管理的項目。
日本《外交學者》10月7日載文《救災行動如何挽救中國—東盟關系》,東盟秘書長黎良明稱贊該諒解備忘錄是“在災害管理領域與中國發展夥伴關系的裡程碑”。中國駐東盟大使楊秀萍說,備忘錄標志著中國首次基於多邊機制向東盟捐款。楊秀萍說:“中國希望利用這筆捐款幫助受災國家。我們齊心協力,可以更多地造福民衆。”
在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領域開展合作是雙方建立信任和善意的最簡單方式之一。就其和緩的性質而言,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不太可能冒犯哪怕最強硬好戰的人,卻為外交甚至軍事合作奠定了充分基礎。因此,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與美國加強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合作可能有助於建立互信,這可能也是中國-東盟合作的福音。加大協助減災的力度可能有助於中國改變在一些東盟成員國(尤其是越南和菲律賓)心目中的強勢大國形象。
盡管參與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合作具有種種潛在好處,費用也不高,但令人吃驚的是,中國卻遲遲沒有抓住這個機遇。例如,當台風“海燕”在2013年襲擊菲律賓時,是中國顯示解放軍承擔“新的歷史使命”的能力並贏得馬尼拉好感的絕好機會。然而,中國起初只表示將提供10萬美元的援助,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批評。試想,如果北京一開始就表示要捐贈175萬美元並派出醫院船,效果會完全不同。
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對遙遠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行動遠比在鄰近海域積極得多。中國對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捐助是前所未有的,似乎表明中國希望在提升國際公共福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海地在2010年發生地震後,中國提供了價值44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還派出一支醫療隊協助救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