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旺報:李光耀的兩岸統一預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09:47:20


 
  拉回李光耀的統一預言,獨派通常採取的是不交集的回應法,比方說,回批李光耀的發言叫“干涉內政”,“台灣前途不容外人說三道四”,或者乾脆進行國格汙蔑,譏笑“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 

  其次,“會不會”?想不想是個人心中的主觀,會不會是對未來的預測,李光耀的統一預言,討論的不是想不想的個人意願選擇,而是會不會的趨勢大局判斷。在李光耀的看法里,不想統一並不會阻卻統一。當被問到“台灣當地的調查顯示,支持獨立的人比要統一的人更多。”李光耀直言“(這種民調)是毫無意義的……台灣的前途不是根據台灣人民的意願確定,而是由台灣與中國力量對比的現實,以及美國是否打算進行干預來確定的。這不是以民意調查來決定。” 

  這個篤定的預言基礎則來自於他對“經濟”與“國際局勢”的判斷。“逐步和不可阻擋的經濟整合將把這兩個社會(台灣與大陸)連接在一起。……兩岸不斷發展的互相倚賴關係,將使台灣無法實現獨立。” 

  而在國際局勢面,他也指出獨派依靠美國的祈願是不會成真的,因為“美國在台灣的影響力,最終將會衰退”。更不要說,“美國不會願意為了台灣獨立而與中國交戰。”“即使中國在第一戰打輸了,也會返回來打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不斷地打,直到勝利。” 

  第三,“該不該”?想不想,是一種阿Q的心理模式,會不會是一種無可改變的宿命論。那該不該呢?我們認為,該不該某種程度,應是“會不會”的延伸。 

  也就是說,如果李光耀的統一預言為真,那麼對台灣來說正確的問題就不再是“要不要統一”、“如何阻擋統一”,而是“如何在最有利的狀況與時間下統一”?這又可以回到“想不想”的層次去反掘“為什麼不想”?再找出如何降低讓台灣“不想”的因子,例如,對政治制度的疑慮,那麼追求兩岸政治制度的進步與相容性,就會變成一個功課,或者一個統一的條件。 

  不管獨派喜不喜歡李光耀的統一預言,李光耀的話就算不當暮鼓,也至少是一記警鐘。我們應該理性面對“李光耀預言”,讓不可逆轉的歷史道路平順進行,才符合台灣人的利益,也是全體中國人所應該追求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